不过围观群众们一致很安静,只听台上演讲者在认真阐释,台下评委则不时提出问题,甚至有时毫不客气地“质问”。
台下都有谁?
“中国工业设计之父”、清华美院责任教授和博导 柳冠中;
清华美院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/副教授 于历战;
世界技能大赛导师、亚振家具总工程师 曹永宏;
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、用户体验专家 戴力农;
《domus国际中文版》联合出版人 李芊润;
以及资深媒体人 王旭。
看完这个名单,台上的选手不紧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——尤其是素来以“严厉”著称的柳冠中前辈,以及严谨高要求的于历战老师,连在台下的笔者在聆听的过程中都为他们捏把汗。
▲ 金汐奖评委会
最终摘得桂冠,对于参赛者来说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实力,还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。首先在500多件参选作品的海选环节,只有90件作品进入下一轮。而后30件最佳作品,要在“金汐奖来了”达人秀进行现场公开路演。
随后是“金汐奖闭门会议”,也就是开头我们看到的那一幕。参评选手们需要直面评委老师的点评、质问,不仅要现场发挥稳定,还要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,才能接住评委不时抛出的尖锐问题。
除了现场点评,由于寝具产品的特殊性,由评委老师到现场进行体验评选。整个流程下来,不仅对评委老师们是一个巨大的体力和脑力工作,对于参评选手和观众来说,更是紧张刺激、悬念迭出。
▲ 金汐奖评委现场评审
但即便如此,备受关注的最高奖项“黑金奖”今年依然无人摘得,这已经是连续第4年空缺。尽管评委会为了增大黑金奖的产生概率,首次引入了海选评审团的提名机制。
许多人好奇的是,为何金汐奖的评审如此复杂?它的标准好像很难捉摸?为何这样一个奖项会如此受到行业关注?黑金奖的空缺背后,中国家具业还缺什么?
权威、客观、有前瞻性的奖项,对于行业来说既是一种鞭策,更是一种引导。作为家具行业专业级奖项,金汐奖有着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导向。
而观察此次获奖产品,可以看出参评企业在什么是“好设计”这个问题上,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自觉性。
例如,顾家家居“muse 缪斯”恒温沙发获得了此次金汐奖“最佳软体沙发”金奖,亮点就在于“恒温黑科技”的采用。通过相变储能微胶囊技术,这款沙发可以保持恒定温度,从而在“不插电”的条件下提供冬暖夏凉的体验,也是国内首款恒温沙发。
▲ 顾家家居参评作品:“muse 缪斯”恒温沙发
金汐奖“最佳古典产品”金奖,花落四川南谷家具的“云和沙发”。这款沙发以简洁优美的线条、自然形态设计,将东西方的审美意趣和现代人的舒适追求有机结合,运用了全实木榫卯结构,抱枕则采用了“打籽绣”的传统绣法,打造了独特的当代中式文人厅堂。
▲ 南谷家具参评作品:云和沙发
获得“最佳生活器具”金奖的,是梵尼诗的donut专业级留声机。虽然是老式留声机的外表,却通过再设计实现了经典重塑,保留经典黑胶模式的同时兼容高保真蓝牙接入,在传统与科技、经典与未来间从容转换,也让留声机以新的形式融入到了现代生活。
▲ 深圳梵尼诗参评作品:donut专业级留声机
“最佳坐具”金奖则颁给了作品“竹柔·对白”。其灵感来自竹纤维的弹性曲线,经过了上百次竹纤维手工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的不断修正。非对称轮廓串联起靠桌、靠背、坐面等功能区域,适合于坐、靠、倚、蜷等多种舒适姿势。
▲ 杭州素然文化创意参评作品:竹柔·对白
deco deco乐高树脂玻璃,通过新型艺术材料的极致运用为客户提供了科学和个性化、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,获得金汐奖“最佳服务案例”金奖。
▲ 广州deco deco乐高树脂玻璃参评案例
这些获奖作品的背后,可以明显看出金汐奖的引导方向——科学设计、持续创新,这四个字背后有着丰富的含义:它包括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、环境友好、人性关怀、可持续设计、商业与设计的平衡等等。
对于参展企业来说,满足这些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需要综合考虑家具、人、环境等要素直接的关系。正如金汐奖评委柳冠中所说,“家具是融合了设计、制造、流通、使用、回收再利用的全部流程,而且必须通过设计将以上整合在一起。家具设计应该以人为本,以家为载体。因此,要研究人,研究家,才能做出好的设计。“
▲ 金汐奖评委、清华美院责任教授、博导 柳冠中
因此,金汐奖所反对的正是那些浮夸而不实用、对环境不友好、不可持续、缺乏人性关怀、脱离时代节奏的设计和作品。甚至金汐奖本身也在不断自我演进,今年还新增了新媒体、新消费时代下的创新奖项,包括最佳视觉传达奖、最佳文案奖、最佳创意短视频奖,以及最佳展厅设计奖。
▲ 吱音达利吧台桌,获金汐奖最佳文案奖金奖
▲ 宜家x乐高 《装不下的创造力》
获得金汐奖最佳创意短视频金奖
▲ 东家展位设计
获得金汐奖最佳展厅设计奖金奖
延伸阅读:《专访中国家具设计专业创始人胡景初: 我所经历和看到的中国家具业40年》
2021年,金汐奖走到了第七年。这个设立在“设计之都”深圳的家具行业专业奖项,一开始就立意高远。身处中国,其评选标准和视野却是国际化的,这也是最高奖项“黑金奖”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摘得的原因之一。
但背后更重要和关键的原因则在于,中国家具业还没有完全具备足够的认知和能力,在世界家具的大舞台上不被欧美文化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,也不被历史的包袱拖累而“裹足不前”。
▲ 金汐奖评委会
从近两年的观展经验来看,整个行业尤其是家具企业对于产品外观、功能的设计越来越重视,对年轻消费群体迭代所带来的时尚化需求也开始回应。
但许多设计依然还停留在“为设计而设计”的阶段,或过度迎合市场,或在传统中式家具的路径中难以突破,用名贵硬木来彰显价值、作为卖点的依然不少。
本届金汐奖评委,清华美院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/副教授于历战也毫不客气的指出,“家具行业要做真实的设计。一些参评作品和产品并没有好好研究生活,设计还太过表象,并没有满足真实的需求。”
▲ 金汐奖评委
清华美院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/副教授 于历战
什么时候,当所谓的“意式轻奢”、“极简”、“北欧风”不再成为一种标签、流行,中国家具的原创设计能够在中国文化的根上,长出满足国人需求、具备普世设计价值的果,就是中国家具真正找回尊严、实现完整回归的时候。
“要为生活而设计,为生命而设计,其次是为商业而设计。我们在原创设计和设计初心上,应该多去思考。”金汐奖评委,世界技能大赛导师、亚振家具总工程师曹永宏说道。
▲ 金汐奖评委
世界技能大赛导师、亚振家具总工程师曹永宏
奖项只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其中一股力量,它可以引导、鼓励行业的价值趋向,但最根本的转变动力,来自于企业和设计者自身。企业家和设计师的自觉性,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天花板。
中国家具业走过40年,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生产国,同时也是最大的家具消费国。站在新的转型期关键节点,如何寻找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路径?答案依然是:科学设计、持续创新。
也是金汐奖所坚持的核心理念。
所谓科学,不是流程上的固化,是对理性思维的致敬,更是事物本质的追寻;
所谓持续,不是时间上的重复,是对人与自然的敬畏,更是良性系统的循环。
这条路并不那么艰难和遥远,却需要这一代的家具人肩负使命、奋力向前。作为行业专业奖项的金汐奖,未来也将伴随中国家具和中国设计师一起成长,见证中国家具行业的真正崛起。
米乐m6苹果官网下载的版权声明:今日家居网独家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地址。未经许可请勿随意删改文字, 随意删改本站内容,今日家居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